是人類創造了歷史。上古穴居而野處,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,上棟下宇,以蔽風雨。《易、系辭》,這就是人類進步的智慧。瓦的發明,是與宮室建筑緊密相連,密不可分,并一路發展走來,這當是人類的又一大文明杰作,使人得以安居,而后樂業。我們今天觸摸著這些殘瓦碎片,追古思今,這里是古人辛勞與智慧的結晶,更是滄桑的歲月給我們留下了文明輝煌的見證。
公司董事長任國勇先生非常重視歷史的傳承,熱心收集古建筑瓦,以及瓦的附屬配件,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古代瓦的文物,對傳承瓦的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方興建材有限公司展覽館,也是中國民間專門以瓦為主題的展覽館,這里的實物、圖片、文字說明既有歷史,也有今天和明天。從瓦的發明發現,經過歷史逐步的演變,每個歷史階段都為瓦的發展留下了哪些痕跡?到了今天瓦的特點又發生哪些變化?想借此展覽館給大家呈現一個大體的發展脈絡。
建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,建筑文化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,磚瓦文化又是建筑文化的一個構成部分,磚瓦建筑房屋的出現,對于鞏固和發展人類定居,起著關鍵性的作用,它既是文明的成果,也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。一磚一瓦的巧妙組合,使建筑成為凝固的音樂,寫意抒情的詩歌,美輪美奐的三維圖畫,彰顯出一代代人們物質文化追求和極具時代特征的建筑文明。中國是最早農業定居和農業文明高度成熟的地區,因此在西周時期出現了世界最早建筑用磚瓦,中國享有磚瓦建材的發明權。今天人們研究歷史,人類文明的發展史,應當關注磚瓦因素在其中的作用。瓦是建筑屋頂重要的組成部分,既有擋風防雨阻雪,遮避日光的物質功能,瓦又位于建筑的上方,形象十分突出,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,歷來受到高度的關注。
瓦與其它建筑材料的區別在于,以黏土為原料,經過制備形成可塑性以滿足建筑物的任何形狀要求。瓦最早用于宮室、宗廟,后來進入民居,為百姓所用。
古字中的瓦,不作屋面瓦解,據《說文解字》是以燒土器的總稱。迄今在陜西、甘肅、山西、河南等地農村仍在一些陶器日用品的名稱前冠以瓦字,如瓦罐、瓦盆、瓦甕、瓦缸、瓦堝等。只是后來的《古史考》中,才從焙燒土器中分化出來,作為屋面材料而引申為覆蓋屋面的瓦。
在考古出土文物中最早發現的瓦字之一可見秦惠文王時期(公元前334年)中的瓦書中的瓦字(1948年出土于陜西戶縣,現藏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),該瓦字形為: 其形似為前后兩瓦搭接,便于防漏和排水。
秦瓦當,漢模印,唐琉璃,宋磚雕,明清磚瓦。歷史走到今天,經過人類的不斷探索,新材料的應用,瓦的實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瓦的演化則是伴隨著人類從蠻荒混沌走向了文明輝煌。創新則進、則生,重復則退、則亡,就是人類永遠不會重復自己。
傳承歷史而又不拘泥于歷史,方興公司在承續歷史的同時,著力于瓦的創新與發展,同時還關注著國際建筑材料和瓦的發展動態,研究、借鑒、學習,取長補短,創新發明,為我所用。方興聚樂牌合成樹脂瓦的發明與推廣使用,太陽能光伏發電瓦的應用,就是瓦史上的一次飛躍,并帶來了建筑材料瓦的再一次變革。
今天我們關注瓦的歷史,關注瓦的文化,關注瓦的演變,開發具有時代特點的屋面用瓦,為時代的大廈加上一片瓦的靚麗風景。
我們有理由相信,隨著時代的進步,歷史的發展,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,瓦的演化將會向著高科技,低碳環保,環境友好,經濟適用的方向快速發展。展望明天,人類的居住環境,居住工作條件會更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