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方興瓦館篇(一)走進歷史續

    發布時間:2023-03-02 10:52:19

   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建筑上就有了使用琉璃瓦的記載,最早記載是在北魏宮殿屋頂的重要部分已采用鴟尾、溝頭(即帶瓦當筒瓦)、滴水等琉璃制品,但當時的琉璃瓦胎質含細沙,釉面呈現的是淺綠色。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琉璃瓦。

          滴水瓦是瓦當已走至盡頭漸漸遠去,代之的是滴水的大量使用。據有關資料記述在西漢時就出現了滴水瓦,滴水呈帶型或齒形。滴水是用于建筑檐端的滴水瓦向下的瓦頭,它的功能是便于排泄屋面上積水,下雨天雨水自仰瓦下泄,到檐口時,能夠順著這塊瓦當而滴在地面,從而保護仰瓦下的屋面結構,所以將這樣的瓦頭稱為“滴水”。帶有文字的稱“文滴”,帶有畫像的稱“畫滴”,宮殿上的滴水用龍的裝飾,是行進間的長形“行龍”,瓦當是圓形,用的是龍身蜷如團的“團龍”。

          隋唐時期是我國磚瓦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,這個時期制瓦技術有了突破,琉璃釉料的配方和工藝又有了重大進展,產生了聞名于世的黃、青、綠“唐三彩”。琉璃瓦質地堅實,色彩絢麗,造型古樸,富有傳統的民族特色,在建筑材料中放射出奪目的光彩。

         宋代的制瓦技術在隋唐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。首次對磚瓦的尺寸、原料、成型、干燥、碼窯和燒焙以及磚窯的規格和砌筑施工,做了比較科學的總結和規定。這個時期琉璃瓦制造技術日趨成熟,規格開始標準化,制品工藝水平明顯提高,應用范圍也明顯擴大。

         金元時期磚雕發展很快。磚雕是由東周的瓦當、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發展而來。

         從隋唐開始,到明清兩朝,琉璃瓦的制作技術達到了頂峰,但不是平民百姓所能使用,黃色用于帝王宮殿,綠色用于王府,青色用祭祀建筑,北京天壇用的是藍色,黑紫用于帝王園林中的亭臺樓榭。

         小青瓦;是在間歇窯中還原氣氛下燒成,呈青灰色。小青瓦始于宋前,發展于元、明、清,鼎盛于明清,延續至民國和新中國初期。現在看到明、清居民建筑大多是青磚青瓦房,保留明、清建筑的特點。青磚青瓦,古樸典雅,古色古香,和諧安寧,遠望就是一幅美麗的水彩畫。形式單一的小青瓦,可用于底瓦,蓋瓦,屋脊或構成裝飾,小青瓦把磚瓦的裝飾功能演繹發揮到了極致。

         紅瓦;是機械化制造,也叫機制紅瓦。特點是減輕了勞動強度,提高了效率,統一了規格,降低了制造成本。機制紅瓦最早在中國出現是1898年德國侵占青島時設立的節成窯廠。從十九世紀開始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,紅磚紅瓦房是民居的主要建筑。

         以上展示的為燒結瓦。燒結瓦是憑自然物質中“土”之柔,“水”之善,“火”之烈,經人工煉泥燒造的剛性材料,它源于自然,具有耐候性強,功能多,安全保健性能好等優點。自然色彩的渲染,滿足了建筑美學的要求,還有千秋永固,百年不修的壽命期。

        從中華第一瓦開始,到機制紅瓦,已經實現了歷史時空的大跨越。燒結瓦在烈火中誕生,在文化碰撞中成長,在千年磨礪中守道,在建筑中輝煌,居高位剛健而不驕,位顯赫美麗而不柔。燒結瓦積淀了世界人類最優秀的千古文化。千年不朽不爛的磚瓦,集文人之心,傳大匠之意,無言地見證了歷史的發展。

       待續


  •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9